外国专家和国际课程简介(2018年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7-09浏览次数:18

外国专家和国际课程简介(2018年度)


  1. 2018年度外国专家工作基本情况

2018年度,在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的大力支持下、在海关总署全国海关教育培训中心的指导下,我校积极按照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立足“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认真落实高校引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要求,按计划、有步骤地聘请外国文教专家来院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健全管理机构,建立专职兼职管理队伍。国际交流部作为新成立部门运行三年,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工作效率较好、工作质量较高。

二是制定科学规划,明确引智工作指导思想。我校根据制定的《关于推进国际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及年度工作计划,认真推进国际化办学实施方案,将引智工作作为培养涉外型人才的重要抓手,努力提高项目的层次和质量。

三是调整引进政策,引入重要关键紧缺人才。我校隶属中国海关总署,依托行业办学、也服务于行业,根据国际海关学术界的学术热点,适当调整引进政策,引入部分在海关现代化管理、贸易便利化协定、关税同盟、原产地规则、新欧盟海关法典等国际海关学术界的重点、热点、难点领域的优秀人才,为中国海关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是规范使用经费,保证引智项目有效落实。我校根据外国文教专家经费使用管理的政策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并认真计划聘请的外国文教专家的规模、层次和结构,制定引智工作经费使用的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引智项目的执行率和执行效果。

五是完善信息平台,开展数据信息专业管理。我校根据近几年引智工作的实际情况,已经建设了引智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项目库和专家库,对引智工作中的各类数据信息实行专业化精确化的管理。同时,正在积极搭建上海海关学院的英文网站,为外国文教专家和留学生们创造更加便捷的接触方式。

六是提升国际影响,提高国际能力建设水平。我校充分发挥世界海关组织亚太培训中心平台和国际海关院校联盟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发挥其与引智项目相结合的“乘数效应”,发挥海关领域涉外交往的优势,认真推介中国海关改革发展经验,了解国外最佳实践和国际发展前沿,在跨文化交流领域营造促师生发展成长的国际化氛围,通过外国专家的系列学术活动开阔了师生视野,还通过开设中国文化体验课程增加了理解和交流。我校的海关管理专业也在2018年得到世界海关组织PICARD国际标准认证,大大提高了我校的国际影响力。

  1. 下一年度引智工作规划和重点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重点关注经过世界海关组织认证的专家,如有可能邀请他们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或合作科研;邀请国际知名海关院校、国际知名大学的外国文教专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经济、贸易、法律、人文社科等专业课程;尽可能多地围绕并吸纳当前国际海关国际合作各框架下的热点议题来设计新的项目,吸引更广泛的海关专家参与合作研讨;积极建立与国际海关、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努力拓宽学校师生出国交流的渠道。学校将继续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策略,充分发挥世界海关组织亚太培训中心、国际海关院校联盟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国海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能力建设培训中心、中国海关对非海关能力建设培训中心的平台作用,不断提升对外国文教专家的聘请、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使外国文教专家的聘请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 自我评价

2018年度,在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和海关总署全国海关教育培训中心的指导和关心、以及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外国文教专家聘请工作顺利开展,为增进我国海关与其他国家海关的业务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引智项目切实提高了我校的国际化水平,比如帮助我校海关管理专业顺利得到世界海关组织(WCOPICARD国际认证标准,增加了国际专家对海关专业院校和高等教育的了解和交流,使我校在国际海关学术界的地位不断提升。

二是重视外事纪律,严守“外事无小事”的底线,2018年度引智项目未发生一起相关事故,确保外国专家良好的学习、生活、交流环境。

三是项目设计日趋专业化,为每一位来院访学讲学的外国文教专家量身定制相关教学项目、配套相关的科研辅助团队和生活保障措施,开发新师资新课程,提高项目设计的专业水平。

四是日常管理日趋精细化,把握项目运行规律,加强基础规范建设,实施项目专人负责制,根据不同内容建立项目管理团队,注重全过程管理。

五是引智项目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对外交流的良好机会,通过外国专家为学生们打开了多个出国参加学术会议、跟班作业、短期学术访问的渠道,增加学生对国际海关、国际海关院校、国际知名大学的了解,提高学生志愿者的外事服务水平。

在取得外事交流突破和进步之余,我们也认识到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国际化办学的经验虽有进步但仍显不足,尤其是如何发挥小而精的高校特点和做深做细海关专业领域方面的举措还不够;二是目前邀请的外国文教专家主要集中于海关业务领域,学校需要扩大经济贸易类的外国文教专家的选择范围;三是学校师生虽全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但后续能真正与外国文教专家“结对”、开展合作科研的教师人数还是偏少;四是学校学生的出国交流机会虽然明显增多,但与其他国家的学生相比,在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方面仍显不足。我校将对以上方面加大推进和保障力度,力求实现新的突破。